[摘要] 采用家兔深II度燒傷模型,以自然干燥及凡士林為對照,觀測MEBT對燒傷創面水分蒸發量的影響。結果表明,MEBT能有效地阻止燒傷創面水分蒸發,減少體液丟失。早期利于燒傷的休克復蘇,液化期可以防止高張性脫水,修復期則為燒傷創面的再生修復提供了近似于生理的環境。
[關鍵詞] MEBT 燒傷創面 蒸發
由于燒傷創面不顯性失水造成的體液丟失,是導致燒傷休克發生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實驗通過對家兔相同燒傷深度、不同治療方法的創面蒸發量進行連續觀測,研究濕潤暴露療法(MEBT)對燒傷創面水分蒸發量的影響規律及意義。
材 料 與 設 計
1. 本實驗是在第十節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而完成的。所用器材、動物燒傷模型的制作及實驗環境條件均同第十節。
2. 實驗共制作家兔深Ⅱ度燒傷創面84處,隨機抽取34處采用MEBT治療(濕療組),再抽取34處暴露自然干燥(對照組),其余16處創面涂凡士林(凡士林組)。具體方法為:濕療組嚴格按MEBT的用藥原則治療,涂藥厚度為1mm。早期及修復期6~8h換藥一次,液化期4h換藥一次,做到創面始終有藥物供給;對照組傷后暴露自然干燥;凡士林組涂藥厚度及時間間隔同濕療組。
3. 以濕療組創面變化為基準,將蒸發量測定的時相點設定為傷前、傷后早期(傷后8h內)、液化早期、液化高峰期、修復期及愈合后。數據測取均要求在涂藥后2~3h藥物溫化并均勻覆蓋創面時進行。
實 驗 結 果
燒傷后,對照組創面水分蒸發量大幅度增加,可達正常皮膚的19倍,傷后6~8h以后呈逐漸下降趨勢,直至創面愈合以后其水分蒸發量始終未降到傷前正常皮膚的水平。濕療組創面水分蒸發量在傷后也立即增高,但明顯低于對照組,在早期約為對照組的1/16;此后,隨液化反應的加強,其創面水分蒸發量也隨之上升,液化高峰時其蒸發量也達高峰,而后逐漸下降;修復期蒸發量與受傷早期無明顯差異(P>0.05);創面愈合后水分蒸發量基本恢復至傷前正常皮膚的水平。凡士林組的創面水分蒸發量則始終維持在一個比較恒定的低水平上;進入修復期后,由于大部分創面發生感染,蒸發量未進一步監測。見附表。
討 論
皮膚是人體或動物體最大、最重要的是器官之一,是機體重要的保護膜,一旦發生燒傷,這種保護膜的功能遭到破壞,其阻止體內水分蒸發功能也隨之喪失。本實驗從創面體液丟失的角度對MEBT進行研究,結果表明,MEBT對燒傷創面水分蒸發量的影響在整個創面修復過程中不但存在一定的規律,而且各有其特殊的意義。
1.早期 燒傷早期創面一個非常重要的病理變化是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使含豐富蛋白質及電解質的體液大量丟失,有效循環血量下降,引起休克。
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滲出的體液,一部分進入到細胞間隙(第三間隙),造成組織水腫;另一部分則從創面以滲出和不顯性水分蒸發的形式丟失。目前尚沒有更好的方法來阻止燒傷后毛細血管的滲出。因此,如果能有效地阻止由創面引起的體液丟失,對減輕燒傷休克程度、降低休克發生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本實驗獲得的數據來看,MEBO與凡士林均能有效地阻止創面水分蒸發,MEBO阻止創面水分蒸發的能力與正常皮膚非常接近,在早期為正常皮膚的1.19倍;而凡士林這一作用則顯得“過強”,數據顯示其阻止創面水分蒸發的能力超過正常皮膚;自然干燥組創面水分蒸發量最大,在早期為正常皮膚的19.05倍,是濕療組的15.72倍。
如果單純從防止體液丟失這個角度看,燒傷創面涂凡士林或應用MEBO都能明顯減少創面體液丟失。但已有實驗表明,不論是對照組的“干燥”,還是凡士林所造成的“過濕”,都對創面造成了嚴重損傷。由此看來,燒傷早期應用MEBO,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阻止創面水分蒸發,減少體液丟失,降低燒傷休克的發生率,利于休克復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護創面“瘀滯帶”組織,防止創面發生進行性損傷。
2.液化期 所謂液化期是指燒傷創面壞死組織在MEBO的作用下,以由表及里的液化方式排除創面開始,至創面壞死組織排盡所經歷的時間,為MEBT所特有。本實驗濕療組34個創面,液化開始及液化結束的平均時間分別為2.59天、11.35天,以此為標準,對凡士林組及對照組創面傷后3天至11天水分蒸發量也做相應的觀測統計。結果:對照組創面水分蒸量隨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而凡士林組創面水分蒸發量與傷后早期相比無明顯變化(P>0.05);濕療組隨創面壞死組織液化速度加快,水分蒸發量增高,液化高峰時其蒸發量也達最高水平,與燒傷早期相比增加47%,為正常皮膚的1.75倍,但與對照組相比仍低得多,在液化高峰期僅為對照組的1/6。實驗中我們還發現,如果創面上MEBO已被耗盡而又沒有及時補充涂藥,創面水分蒸發量會大幅度上升,造成創面干燥損傷,且這種“半干不濕”的創面則更易發生感染。
液化期發生上述現象的機制為:MEBO為單軟膏,在未發生治療作用以前親脂性強,使其能與燒傷組織緊密結合,從而有效地阻止創面水分蒸發。當MEBO與創面壞死組織發生作用以后,形成了水溶性的“液化物”,親脂性消失,對創面不再具有保護作用。MEBO這種性質的變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親脂性利于藥物與創面壞死組織、創面滲出物、分泌物及代謝產物等發生化學作用;另一方面,親脂性消失使形成的“液化物”自動離開創面,實現了創面自動引流的通暢。雖然隨液化反應的增強,創面水分蒸發量也有所上升,但只要及時清除液化物,做到創面不缺藥,完全可以使機體在正常飲食狀態下生活,而不需要每天另外補充更多的水分。這在臨床上對防止燒傷后期高滲性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非常有意義。
3.修復期 修復期是燒傷創面修復的關鍵時期。濕療組隨創面液化物減少及上皮的生長,水分蒸發量逐漸下降至燒傷早期水平,兩者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濕療組水分蒸發量的減少利于創面保持濕潤,創面不發生浸漬,說明MEBO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這一時期就靠MEBO的“保水性”與“透氣性”的對立統一,來實現燒傷創面在生理環境下的再生與修復。
對照組創面被厚厚的干痂覆蓋,收縮明顯;創面水分蒸發量進一步減少,但與同一時期的濕療組蒸發量相比仍高得多,約為濕療法的7.78倍。這就是臨床上導致大面積燒傷休克期后高滲性脫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凡士林組由于創面大部分發生感染,進入修復期未進一步監測。
創面愈合后,濕療組水分蒸發量基本恢復到傷前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而對照組水分蒸發量仍比傷前正常皮膚高得多,約為正常皮膚的3.60倍。我們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兔的皮膚汗腺少,正常皮膚的水分蒸發量與其組織結構關系較密切,而受汗腺干擾小;②濕療組愈合后皮膚結構比較完整,瘢痕組織少,而且剛愈合的創面組織中皮脂腺增生、功能活躍、毛細血管增生少;對照組上皮化愈合,增生的瘢痕組織中毛細血管增生明顯,無皮膚的附屬器再生。
(蒲志彪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