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特點】
1外耳道深居顱底,很少被燒傷,但有時也可被高溫液體、氣體或化學性液體灌入而引起燒傷。
2燒傷后局部腫脹,耳道阻塞,滲出液多,引流不暢,有利于細菌在局部繁殖,容易發生感染。
3感染后更加重了耳道的腫脹,形成惡性循環。嚴重者可波及軟骨引起化膿性耳軟骨炎,或穿破鼓膜導致化膿性中耳炎。
【治療技術】
1重在保持創面清潔濕潤,外耳道引流通暢。一般可用稍干的MEBO棉片反復置入3~5次,擦拭干凈后,再放置MEBO棉條引流,每4~6小時1次。
2外耳道無燒傷而耳廓燒傷的患者,也需防止分泌物、滲出液流入外耳道引起感染、潰爛等??芍妹耷蛴谕舛揽谝晕?,潮濕后及時更換。
【注意事項】
1外耳道燒傷并發化膿性耳軟骨炎或化膿性中耳炎者,則需做相應處理。
(1)外耳道燒傷,局部腫脹,耳道閉塞,引流不通暢,容易感染。
(2)嚴重者引起化膿性耳軟骨炎,或穿破鼓膜致化膿性中耳炎,局部愈合后外耳道封閉,引起傳導性耳聾。
2常規治療:可先用雙氧水沖洗,輕輕拭干后,再置棉條引流。若早期水腫顯著,耳道狹窄者,可置入漏斗狀多孔塑料管,管徑與外耳道一致,緊貼外耳道皮膚,管內置棉條引流。塑料管每日更換數次。腫脹消退后,直接置棉條引流。但外耳道燒傷較深者,則須在愈合期間及愈合以后,較長時間放置塑料管或橡皮管作為支架,防止瘢痕收縮致耳道縮窄或閉鎖,影響聽力。如果發生縮窄或閉鎖,須待后期修復。
3MEBT/MEBO治療外耳道燒傷時并發化膿性耳軟骨炎或化膿性中耳炎者已很少見。但應注意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外耳道起自耳甲至鼓膜外壁,長為25~35mm,方向是先向內-后-上,而后向內-前-下,其外1/3由纖維軟骨及內2/3為骨部組成。發生感染時,疼痛較重,因外耳道皮膚較薄,與軟骨膜、骨膜黏附緊密。外耳的供應動脈有上頜動脈、耳后動脈及顳淺動脈靜脈匯入顳淺靜脈、耳后靜脈、上頜靜脈后再回流入頸外靜脈。